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影像记录 >> 方志影像

老李话商丘:红杏尚书写唐书,芒山杏花开如海

发布日期: 2024-07-01 来源: 本站

  3月20日,时节春分,二十四节气中最美的时光,南燕北归,莺飞草长。有芒砀山朋友在群里喊:“芒砀山杏花最璀璨的时候就是今明两天,欢迎来芒砀山看杏花”。我于是趁取春光,不负今朝,直奔芒砀山杏花而去。

1.jpg

  在景区挂职的舟子博士,事先联系了最美导游张涵美女,带我们欣赏刘邦大汉雄风像前、陈胜王陵后面,一大片的杏花海。恰好,晴天碧日,微风拂面,加入到游人如织的赏花群中,那真是: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芒砀山杏树,种植已久,近年逐渐增多,已达万亩。永城文化学者盛朝新在《芒砀山杏花赋》中写到:“甲辰季春,万象更新,风和日丽。芒砀山万亩杏花,染透群峰,争奇斗艳,蔚为奇景……”

2.jpg

  在陈胜王陵后面看杏花,自然要拜一拜陈胜。于是我们一行赏花群众在太阳下山之际,来到陈胜墓前,拜谒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面对秦朝的暴政,陈胜与吴广揭竿而起。由于“天下苦秦久矣”,所以陈胜的首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先后攻占了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交接处的大片地方,给秦朝以沉重的打击。

  众所周知,随着陈胜称王和反秦斗争的节节胜利,陈胜骄傲了,忘记了自己原来的农民身份,杀了几个对自己不尊重的耕作伙伴。这样一来,有不少人就偷偷地走了,不跟他干了。陈胜的岳父也感到陈胜待他不像农村里女婿对待丈人的样子,他有点看不惯,还说陈胜自高自大,不尊敬长辈,他也溜了。陈胜最亲近的人离开了他,陈胜于是就连吃败仗,最后在下城父(今安徽蒙城西北),这位首先起义为天下除害的农民起义领袖竟被自己的一个车夫、叛徒庄贾杀害了。司马迁对此非常感慨,他接着陈胜岳父的话总结道:“怙强而傲长者,不能久焉”。

  陈胜死后,他的随从、后任“苍头军”将军的吕臣杀了叛徒庄贾,并攻开陈县,后来又把陈胜葬在芒砀山。

3.jpg

  陈胜从公元前209年7月大泽乡起义,到称王立国,再到兵败被害,前后不过半年时间,但他点燃的反秦烈火烧红了大半个中国。三年后,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杀入咸阳,推翻了暴秦统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刘邦称帝建立西汉后,追谥陈胜为“隐王”,派30户丁役守护陈胜墓,并按王侯待遇对陈胜年年杀牲祭祀。时至今日,附近还有丁窑村居民自称是守墓人的后代。

  在历史的长河中,陈胜的言论和行动有着革命的意义。他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中国两千年间反对压迫和暴政的仁人志士提供了再恰当不过的理由和借口;他“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行动为中国两千年间反对压迫和暴政的仁人志士提供了再恰当不过的路径和范例。历史记住了陈胜的言论和行动,历史就是在陈胜发明的这条轨道上螺旋式前进着:王朝腐败——农民起义——建立新王朝——再腐败——再起义——再建立新王朝,历史呼啸向前,这也是毛泽东一再倡导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伟大理论的出处。

4.jpg

  历史是一面镜子,陈胜殿前就树了一面铜镜,以作为历史的借鉴。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一句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宋代学者欧阳修、宋祁在其《新唐书·魏徵传》中更是对李世民的话加以总结和升华:“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

5.jpg

  《新唐书》的作者,是曾做过应天知府的欧阳修和被称为“红杏尚书”的宋祁。宋祁是今商丘民权人,官至工部尚书。宋祁的哥哥叫宋庠,官至司空。二人并有文名,时称“二宋”。北宋天圣二年(1024),宋庠、宋祁两兄弟中同榜甲科进士。皇帝为了表彰二兄弟,就命人在他们的家乡修建了两座塔,以示纪念,人称“双塔”。今民权县西北30公里,有双塔集。

6.jpg

  宋祁还是北宋著名词人,因其诗词语言工丽,又因其《玉楼春》词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子,而被称为“红杏尚书”。《玉楼春·春景》全词为:

  东城渐觉风光好。

  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一个“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衬托出春意之浓,呼之欲出。

  你看他信步东城,感到春光越来越好,皱纱般的水波上船儿慢慢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春意妖娆。

  总是抱怨人生短暂欢娱太少,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让我为你举起酒杯奉劝斜阳,请留下来把晚花照耀。

  天色渐晚,芒砀山朋友留饭,兴尽而归。

7.jpg

  刚到商丘,同去的文化学者芦涯客就在群里吟诗:

  昔年高祖过芒砀,

  大风起兮云飞扬。

  今有春分会舟子,

  漫山杏花竞芬芳。

  新朋旧友如初见,

  浊酒一杯话衷肠。

  兴尽晚归意未了,

  相约再品青梅香。

8.jpg

  文章就要结束的时候,我又想到了韦庄的《春游》: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哈哈,这个韦庄,一点也不掩饰,把女子青春的热情、对恋爱自由的向往,写绝了。真是质朴、大胆啊!

9.jpg

主办单位:中共商丘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联系电话:0370-3288512 电子邮箱:sqswdsbyk@163.com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