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诚宪(1908—1933),1908年生,河南省商丘县城人。其父叶致霖,字奉三,早年倾向革命,曾任商丘县农民协会文书。
青少年时期,叶诚宪在县城学校读书。受当时革命思潮的影响,他渴望进步、追求真理。1926年年底,河南中州大学附属高中学生、共产党员徐华章(又名徐晓中,商丘县城人)回到商丘,把带回来的《向导》《中国青年》等进步刊物和宣传革命理论的小册子介绍给县城的青年学生。叶诚宪是当时最热心的读者,并开始与徐华章接触。同时他与徐华章等人,经过积极筹备,成立了商丘县学生联合会,领导学生同反动当局进行斗争。1927年1月,叶诚宪所在的省立商丘三中成立了“青年协社”,他是协社的发起人之一。这时,中共党员张海峰以国民党河南省党部豫东特派员身份来商丘指导工作,叶诚宪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商丘县建立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叶诚宪为支部成员之一。为反对学校当局的专制教育,他趁县政府更换省立商丘三中校长之机,动员学生起来斗争,拒绝接受反动校长入校。叶诚宪联合学生站岗监视,张贴标语,迫使当局不得不出面调解。同年3月,中共商丘县支部书记徐华章因故转移外地,支部的工作由叶诚宪主要负责。同年4月,他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公开进行革命活动,先后发展各界人士40余名加入了国民党。正当革命蓬勃发展之时,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白色恐怖笼罩着商丘。中共商丘县支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转入地下活动。
1928年2月,叶诚宪由徐华章(时为国民党商丘县党部指导委员)介绍,任国民党商丘县总工会筹备委员。同年秋,他考入县立简易师范学校。这所学校当时不收学费,所以,投考的学生大都是平民子弟。为了赈济一些衣食无着的学生,使他们能按时入学,安心学习。叶诚宪就动员学生募捐,同学们备受感动。因而,他在同校学生中威信高,说话有号召力。原来,学校规定每月发给学生5元津贴,但开学三个月却不提此事。同时,全县小学教员的工资发放不到50%,致使教师也难以维持生活。于是,叶诚宪在徐华章和党小组的其他成员配合下,号召学生,联合教师,发动了教员索薪、学生要求增加津贴的罢教、罢课斗争。他带领学生和教师一起上街游行示威,高呼口号,集体到县政府请愿,并以绝食斗争表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这次斗争震动了整个商丘县城。反动当局在威吓、劝阻无效后,只好邀请各界士绅出面调解,表示愿与学生或教师代表协商。叶诚宪被推举为首席代表,他在谈判中慷慨陈词,历数当局虐待教师和学生的罪行,提出了补发工资和增加学生津贴的要求。各界士绅理屈词穷,无奈当局答应了要求。
这次斗争,是经过中共商丘县支部的具体布置,由叶诚宪直接领导进行的,加上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支持,取得了胜利,但反动政府也因此恨透了叶诚宪。1929年2月,县政府以共产党嫌疑的罪名,将叶诚宪逮捕,同时查抄了他的家。
叶诚宪被捕当日,被囚禁在县政府后院内。此时,他机警地以要去厕所为由,乘机逃离了虎口。消息走漏后,反动当局派军警封锁城门,挨户搜查,并到处张贴通缉令。正当反动当局搞得鸡犬不宁的时候,叶诚宪已辗转到达开封。
经党组织介绍,叶诚宪去南京做党的地下工作,后被叛徒出卖,于1933年在雨花台壮烈殉国,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