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红色印记 >> 红色故事

彭雪枫

发布日期: 2024-11-26 来源: 本站

  彭雪枫(1907—1944),乳名隆兴,学名修道,1907年9月9日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彭雪枫少年时分别在本村私塾、镇平县模范高等小学、南开中学读书;1922年,投靠其族叔彭禹廷,入西北军军官子弟学校读书,并于1925年在该校加入共青团;192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北京“南郊农民暴动”,屡遭追捕;1930年年初,受党的派遣,参加红军,先后任红五军五纵队三大队政委、红八军第一纵队副政委,红八军六师、红三军团二师、四师政委,江西军区政委、红五师师长,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等职,并率部参加长征,屡为先锋,两次攻打军隘要地娄山关。彭雪枫身先士卒,指挥果敢,充分显示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闻名遐迩的红军青年将领,曾荣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红星奖章一枚。1938年9月,彭雪枫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1940年2月,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六支队,他任司令员兼政委;6月,任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1941年2月,第四纵队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四师,他任师长兼政委。

  1938年2月下旬,彭雪枫作为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来到确山县竹沟镇,代表省委领导该地工作。3月,彭雪枫兼任河南省委统战委员会主任。9月中旬,毛泽东致电彭雪枫:“尽快组织部队,先行开展豫东敌后游击战争。”9月27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在竹沟正式成立,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30日,彭雪枫率一批干部和两个新兵连共373人,从竹沟出发,踏上进军豫东敌后之征途。

  1939年2月下旬,游击支队到达永城县书案店一带。在这里,他们整顿军政,解除民苦,痛歼顽匪,改造散兵游勇,开展生产自救。部队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拥政爱民,“对敌人如猛虎,对群众如绵羊”。每年春天,支队抽出大批骡马帮助群众春耕;麦子黄熟时,帮助农民收麦打场;冬季协助地方训练民兵,举办冬学。同时,部队采用军民合作的办法,发动群众,调集兵力,在涡阳新兴集开挖了“新壕沟”。当地老百姓被我军这种秋毫无犯、纪律严明、心系群众的行为所感动,所部被当地群众誉为“天下文明第一军”。6月初,支队主力远征怀远、凤台、蒙城、宿南广大地区。8月下旬,回师安徽省涡阳县新兴集。9月1—3日,彭雪枫在涡阳东北曹市集主持召开中共豫皖苏区党委和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次党代会,作出关于建党、建军、建政、建立抗日群众团体等根据地建设的各项重要决议。11月6日,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化名胡服)由竹沟到达游击支队司令部驻地涡阳县新兴集,检查游击支队和豫皖苏边区工作。11月,边区议会成立。不久,最高政权机构—豫皖苏边区联防委员会又成立,辖永城、夏邑、萧县、宿县4个县政权和部分县级办事处。

  1940年2月1日,新四军军部命令新四军游击支队正式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6月下旬,中央军委电令八路军三四四旅、新二旅和新四军第六支队正式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八路军第四纵队执行“向西防御”任务。1941年2月19日,中央军委电令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师长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5月,第四师奉命向津浦路东皖东北地区实施战略转移。

  1941年5月至1944年8月,新四军第四师在以师部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为中心的广大淮北地区,紧紧依靠淮北人民,坚决进行抗日

  和反顽斗争,取得了巩固扩大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伟大胜利。其间,取得了程道口战役、朱家岗战斗、山子头战斗、张楼战斗的胜利。

  1941年8月1日,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成立。(《拂晓报》、拂晓剧团、骑兵团被人民誉为彭雪枫三件宝)1943年3月,在山子头战斗中,生俘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兼江苏省主席韩德勤。

  1944年8月5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决定由彭雪枫、张震、吴芝圃率新四军第四师主力5个团执行西进收复津浦路西之任务。15日,新四军第四师在半城镇召开西征誓师大会;23日,拔除位于萧(县)宿(县)间小朱庄由国民党“苏北挺进军”第四十纵队王传绶盘踞的据点,击毙王传绶。9月初,收复了萧县、永城、宿县广大地区。

  部队持续西进,路西敌伪顽杂慌忙调兵遣将,妄图四面合击四师。其时盘踞在夏永砀腹地,位于夏邑东八里庄的伪顽第十八纵队八十二支队李光明部,凭借其千余人兵力和坚固工事,负隅顽抗。为粉碎伪顽四面合击阴谋,四师决定攻克八里庄,歼灭李光明部,彭雪枫亲自指挥这场战斗。9月10日23时,九旅二十五团、十一旅三十二团和师骑兵团包围李光明部;11日1时突然发起攻击,晨5时将顽军大部歼灭。该支队三营营长率部投诚,李光明率残部突围,被骑兵团截击歼灭。在战斗即将结束时,彭雪枫将军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

  “淮北殉名将,中原丧栋梁。”由于收复路西的战斗任务尚未完成,四师领导报请华中局、中共中央批准,决定对彭雪枫牺牲的消息严格保密,暂不公布。

  1945年1月5日,中共淮北区党委、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发出了《关于追悼彭故师长雪枫同志的决定》,成立治丧委员会。2月1日,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军政治部作出《纪念彭雪枫同志的决定》。2月2日,淮北军民7000余人前往洪泽湖畔,恭迎彭雪枫灵柩。2月

  7日上午,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举行彭雪枫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等亲自到会,高度赞扬彭雪枫“为革命奋斗,替人民服务”“功绩辉煌,一世忠贞”“功垂祖国”“泽被长淮”“是共产党人的好榜样”。中共中央挽联云:“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为缅怀彭雪枫将军丰功伟绩,新中国成立后,林颖、刘贯一、姚子健、张震等革命老前辈分别来到八里庄彭雪枫将军殉难处,深切缅怀彭雪枫将军。1985年,夏邑县彭雪枫将军纪念馆举行落成典礼,杨尚昆、张震、赵文甫、萧望东、滕海清、王光宇、迟浩田等革命老前辈出席落成典礼。1994年、2004年,彭雪枫将军殉国50、60周年纪念大会分别在夏邑召开。1995年,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再次到夏邑县八里庄,深切缅怀彭雪枫将军。2007年,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年纪念大会分会在夏邑县举行。

主办单位:中共商丘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联系电话:0370-3288512 电子邮箱:sqswdsbyk@163.com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