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城县隶属于河南省商丘市,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经考古发现,境内最早期文化遗存距今约7000年,文献记载的历史亦有4000多年,是帝喾国都、商都、夏都和古虞国所在地,是殷商文化的源头。
为什么说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而源头在虞城呢?理由有两点:一是文献记载,二是考古发现。下面逐项说明:
一、文献记载可以证明商丘市虞城县是殷商文化的源头。
《史记》记载,商始祖契的母亲是帝喾的次妃简狄,简狄在河边洗澡误吞了一颗鸟蛋而受孕,生下了契。契长大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在商,所以,契是商部落始祖,契的第十四代孙成汤建立了商朝,国都定在亳。
成汤为什么将国都定在亳,司马迁给出的理由是“自契至成汤八迁,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作《帝诰》”,也就是说商部落自契至成汤共14位商部落首领将居住地迁移了八次,成汤将商朝都城定在了先王曾经居住的地方------亳。
那么,亳在什么地方?又是哪位先王在亳居住呢?田启义老师编著的《谷熟四千年》一书所录史料说明了依据和理由。
1、明嘉靖《归德志》记载:“毂(谷)熟县,(归德)州东南四十里,商之故都,自帝喾都亳,后世皆居焉。”
2、明嘉靖《归德志·毂(谷)熟县》记载:“毂(谷)熟县,州东南四十里归德境,商之故都,自帝喾都亳,后世皆居焉。”“汤始迁于京兆杜县亳亭,再迁于帝喾故都,故曰徙先王居,且所谓伐夏归亳,诸侯率职来朝,正南亳也”“旧县城,城东南四十五里毂(谷)熟之南即古亳故墟”。
3、明嘉靖《归德志·村镇》记载:“毂(谷)熟镇,州东南四十里古亳都也”。
4、明嘉靖《归德志》卷五“官师志”记载:“帝喾,都于亳毂(谷)熟城”“成汤,徙先王居,都南亳。南亳本帝喾故都,汤自商丘迁焉。故云即今毂(谷)熟也”。
5、清嘉庆《大清一统志·归德府卷》记载:“毂(谷)熟故城······,古毂(谷)城亦殷之所都,谓之南亳”。
6、1991年版《虞城县志》记载:商汤建都于南亳(今谷熟)。《史记集解》引皇甫谧注“梁国谷熟为南亳,即汤都也”。
根据以上史料记载可以证明如下结论:
一是亳与南亳为同一个地方,对应的均是今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及其周边的区域。帝喾、商汤时期的国都均在今虞城县境内。
明嘉靖《归德志·毂(谷)熟县》一书对毂(谷)熟县旧县城的位置记载的很清晰,即“城东南四十五里毂(谷)熟之南即古亳故墟毂(谷)熟”,意思是说,谷熟县旧县城也是古亳故墟的位置,在今商丘市古城老南关东南四十五里,即今虞城县谷熟镇以南的位置,大致范围应在谷熟镇、店集乡、沙集乡、杜集镇、木兰镇一带。
二是“汤始居亳,从先王居”中提到的先王是指帝喾。
明嘉靖《归德志》对帝喾故都的位置记载的也很清楚:
谷熟县,在归德州东南四十里,商的故都,自帝喾将都城建在亳,后世都居住在这个地方。
汤始迁于京兆杜县亳亭,再迁于帝喾故都,故曰徙先王居,且汤所谓伐夏归亳,诸侯率职来朝,是指南亳这个地方。
古亳故墟,也就是谷熟县旧县城的位置,在归德州城东南四十五里,谷熟县城以南的地方。
以上记载可以证明:今虞城县谷熟镇、店集乡、沙集乡、杜集镇、木兰镇一带,曾经是帝喾和商部落直至商朝早期的行政中心,也进一步验证了帝喾时期已经为殷商文明奠定了基础,契至成汤又为先商、早商文明奠定了基础。所以,通过文献记载可以证明商丘是殷商之源,而源头虞城。
二、考古发现可以证明商丘市虞城县是殷商文化的源头。
长期以来,史学界普遍认为,在豫东地区没有殷商文化方面的重大考古发现,所以,探寻殷商之源还没有考古证据作支撑,殊不知,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时至今日,在虞城县境内已经发现了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6处,均叠压先商、早商、殷商殷墟类型、周、秦、汉直至现代的文化遗存,特别是在今虞城县境内的谷熟镇、店集乡、沙集乡、杜集镇、木兰镇等方圆十几公里范围内,发现了马庄遗址、魏固堆遗址、杜集东大寺遗址、营廓遗址等一批新石器时代遗址,均为帝喾、商部落和商朝在虞城县境内的活动提供了物证支撑。下面,就看看考古结论与文献记载的关系吧。
先说马庄遗址。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在虞城县境内也是商丘市境内发现唯一一座最早期文化遗址。
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哈佛大学皮保德博物馆联合考古队,对虞城县沙集乡马庄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从出土文物断定,马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殷商文化等多层文化遗存叠压而成的遗址,其中,“第五层遗存”,经专家认定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属仰韶时代文化遗存。
其次是距今约3600年至5000年含有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等因素的遗存,属于帝喾、先商时期的文化遗存。其中,岳石文化年代与偃师市二里头文化相当,与夏朝文化是同一时期。
第三是殷商殷墟文化类型遗存,距今约3600年至3100年,属早商、中商、晚商文化遗存。另外还叠压了周、秦、汉直至现代的文化遗存。
再说营廓遗址。该遗址是除马庄遗址以外在虞城县境内发现最早期文化遗址,属大汶口文化晚期类型遗址,距今约5500年。
1975年、1976年、197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营廓遗址进行考古,出土了石器、陶器、蚌器、骨器等器物,另外还发现了墓葬、灰坑、夯土、铜渣等。认定该遗址为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遗址,同时还叠压了龙山文化和商、周、秦、汉直至现代的文化遗存。
另外,杜集东大寺遗址和店集魏固堆遗址均属于龙山文化叠压商、周、秦、汉直至现代文化遗存的遗址。
以上四个遗址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商丘市虞城县境内有黄帝、帝喾、先商、早商时期人类活动。马庄遗址、营廓遗址、魏固堆遗址、杜集东大寺遗址考古发现,说明早在约3600年至7000多年前,也就是在黄帝、帝喾、先商时期,沙集乡、木兰镇、杜集镇、店集乡一带已经有大量人类活动,而且一直绵延至商朝时期直至现代,也更进一步说明,商族人自始至终未间断在今商丘市虞城县境内的活动。对帝喾、先商、早商时期考古发现的实物证据与文献记载能相互印证。
二是印证了商丘市虞城县属“亳、南亳”范围。马庄遗址、营廓遗址、魏固堆遗址、杜集东大寺遗址考古发现,均叠压了帝喾、先商、早商及晚商时期文化遗存,说明文献记载的亳、南亳的范围与今商丘市虞城县沙集乡、店集乡、木兰镇、杜集镇、谷熟镇一带的考古发现相契合。从出土的遗物来看,这些区域,不仅在商朝时期有人类活动,而且在帝喾、先商、早商时期已经有发达的文明存在。如,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马庄遗址先人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并构筑了房屋,墓葬也有了宗教因素。
史书记载“毂(谷)熟县,州东南四十里归德境,商之故都,自帝喾都亳,后世皆居焉”与考古发现实物证据相吻合,也就是说经考古发现在今虞城县谷熟镇及以南的范围内有帝喾、先商、早商和晚商时期的人类活动,而典籍记载商的先王(帝喾)及商汤时期的主要活动区域就在今虞城县谷熟镇及以南一带,所以,可以推定帝喾、商部落和商朝人的活动地“亳、南亳”的主要范围就在今商丘市虞城县境内。
三是帝喾、商朝国都均在商丘市虞城县境内。马庄遗址、营廓遗址、魏固堆遗址、杜集东大寺遗址经考古发现的文化遗存是实物证据,说明在帝喾、先商时期已经有商族人在这里生活,这也进一步印证了 “毂(谷)熟县,州东南四十里归德境,商之故都,自帝喾都亳,后世皆居焉”“汤始居亳,从先王居”的文献记载。所以,可以证明帝喾和商汤的国都均在今商丘市虞城县境内。
至于帝喾、商汤的都城具体位置在哪儿?至少有五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帝喾、商汤的都城均在马庄遗址,理由是帝喾时期距今约4300年,而在马庄遗址发现了这一时期的大量文物,尽管没有发现都城遗址,一方面是因发掘范围较小未发现,另一方面是因那个时期的先人还没能力筑城,但这些都不能否认帝喾定都于此,只能说明有更早期先人在此活动,已经形成聚落,所以,帝喾才选择马庄遗址定都。商汤从先王居,也定都于马庄遗址。这一点可以从马庄遗址出土的石钺得到印证。
石钺是一种特殊礼器,是王权和最高军事指挥权的代表物,从马庄遗址“第五层遗存”的5座墓葬和居址中均出土了石钺,说明马庄遗址曾经是大型聚落的行政活动中心,而且可以说有不止一个时期的王在此活动。所以,帝喾、商汤在此定都的可能性最大。
截止目前,在商丘市范围内经考古发现,除马庄遗址出土石钺以外,永城王庄遗址、柘城山台寺遗址也出土了石钺,其年代较晚于马庄遗址。
第二种可能,帝喾定都于营廓遗址,商汤从先王居,也定都于营廓遗址。营廓遗址地势较高,适于人类居住,帝喾时期,营廓遗址已经有较为发达的文明,商汤时期,营廓遗址各项设施已经比较完备,况且,营廓遗址有距今5500年的文化遗存,时至今日,营廓城的遗迹依然清晰可见。所以,帝喾选择营廓遗址作为都城,商汤始居亳,从先王居,选择营廓遗址作为都城的可能性较大。
第三种可能,帝喾和商汤均定都在谷熟镇一带,这一点从文献记载可以佐证,只是迄今为止未在谷熟镇境内发现大型商文化遗址,但是,随着考古科技水平的提升,以后经考古发现商文化遗址的可能性并不是没有。。
第四种可能,商汤定都在店集乡魏固堆遗址附近,因文献记载,伊尹去世后被葬于亳,现在的伊尹墓所在地魏固堆遗址属龙山文化遗址,在商汤时期属亳,商汤时期的都城有可能在伊尹墓附近。
第五种可能,商部落和商朝早期行政中心均在杜集东大寺遗址附近,因为杜集东大寺遗址是叠压龙山文化直至现代文化遗址,杜集自古就是水陆交通要道,物产便于聚集,按照商部落通商迁徙的特点,这里也可能是他们的行政中心。
四是商丘市虞城县境内的商族人要早于郑州和安阳的商族人。从马庄遗址、营廓遗址、魏固堆遗址、杜集东大寺遗址出土的文物看,当时生活在今商丘市虞城县境内的先人已经掌握了制陶、构筑房屋等技术,特别是在营廓遗址发现的铜渣,说明在先商时期营廓遗址的先人已经掌握了冶金技术,之所以没有发现铜器制品,说明当时营廓遗址的先人还没有掌握制造铜器的技术,这也更进一步说明,生活在营廓遗址的先人是先商或者早商时期人,至少要早于郑州市二里岗和安阳市殷墟时期的商族人,因为在二里岗和殷墟考古发现了青铜器等金属制品,从这一点上来分析,就可以推定商丘市虞城县营廓遗址的商族人要早于郑州和安阳的商族人。
另外,据文献记载,商朝中丁时期,商都自亳(今商丘市虞城县)迁于嚣(亦作隞,今郑州市),也说明郑州市的商都是从商丘市虞城县迁过去的,所以,商丘市虞城县的商族人要早于郑州。
以上四点均点明了帝喾、商部落和商朝早期在商丘市虞城县境内活动的轨迹,也进一步证明了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源头就在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