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红色印记 >> 红色人物

张国华

发布日期: 2012-10-11 来源: 本站

7.jpg

  原名福桂,曾化名李亚霖,1914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怀忠区北乡官山当边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寒,只读了四年书。1929年3月,参加了中共永新县西北特委领导的游击队,后编入红五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3月转为共产党员。12月到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历任福建汀州教导团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巡视团主任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在江西矮子岭战斗中,被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红星奖章。在长征途中,任红一军团二师六团党总支书记,进入川西北时,任一军团政治部政治教导队政委。1936年2月,随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到晋南发动游击战争。因敌众我寡,游击队被打散后,与党组织失掉联系,于10月与原红六军团保卫分局局长张纯清接上关系。受上级委派,他在西安做地下工作。西安事变中,他到杨虎城部教导团和张学良部一一五师开展工作。事变和平解决后,他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底,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战士剧社社长。八路军总部发出向敌后进军的命令后,指挥宣传队员随一一五师从三原出发,东渡黄河。队伍到原平车站后,他安排少部分宣传队员跟随主力开赴平型关前线,开展政治攻势,他率领大部分队员随政治部到晋冀两省交界的阜平一带,发动群众,开创抗日根据地,协助阜平的青年学生和开明绅士组织了“抗敌后援会”,又在此基础上成立“动员委员会”。10月,河北曲阳县城解放后,率领宣传队赶赴曲阳参加动员群众、建立政权的工作。当年冬,他带领宣传队随师政治部转战山西五台、河南孟县、河北平山等地。在山西洪洞与一一五师师部会合后,调任师直属队政治处主任。1938年底,他带领两个连,以抗日工作团的名义,在山东郓城、巨野、菏泽、鄄城一带开展活动。后发展了一支2000多人的武装,被编为抗日第七支队,张任政治委员兼鲁西抗日工作团主任,开创了鲁西抗日斗争的新局面。1939年冬,任运西军分区政委。12月,在反击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的卫(河)东战役中,率部追击国民党第三十九集团军石友三部,在单县东南进行了成功的阻击。1940年4月30日,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黄河支队(由七支队和运西支队独立一团合编)政委,6月率支队抵达湖西金乡南部,配合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和中共山东分局解决“肃托”事件遗留的问题,为遭受迫害的一大批同志平反,恢复名誉,稳定党的组织,同时,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保卫了抗日根据地。1941年春,黄河支队改编为一一五师教导第四旅兼湖西军区,任第四旅政委兼湖西军区政委,击溃了国民党顽固派山东十一专署专员兼七路军总司令朱世勤部主力,同时采取争取其他各方实力派的策略,平息了成武等县会门暴乱。9月,中共山东分局建立以张国华等人组成的湖西军政委员会,统一领导湖西抗日斗争。1942年11月,张调任冀鲁豫区党委副书记、军分区政委。一年之间,军分区发起战斗40余次,迫使敌人放弃南乐、清丰、观城、朝城封锁线,减轻了中心区的压力。1943年11月,率部拔除了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在濮阳八公桥据点,从此,冀鲁豫军民由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转变。1944年5月,冀鲁豫四分区改为九分区,张任书记兼司令员、政委,领导了以滑县为中心区进行的雇佃贫运动。10月,率部击溃1万余日伪军发起的的“扫荡”,将伪军孙良诚部赶出濮阳。1945年春,率部参加了南乐战役。日本投降后,指挥分区部队参加了收复县城的一系列战斗。9月,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1月,调任第七纵队副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邯郸战役、出击陇海路战役和定陶战役等重大战役。1946年10月19日,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11月21日,他和吴芝圃率豫东纵队和陇海支队等部由冀鲁豫解放区的鄄城以南地区出发,奔赴豫皖苏地区,统一领导陇海路南、淮河以北、津浦路和平汉路之间的地区斗争,坚持巩固和发展豫皖苏解放区。7月,为配合鲁西南战役,迎接刘邓大军挺进中原,他率领豫皖苏军区发起反攻战斗,解放了亳县、太康、鹿邑、柘城、淮阳等县城,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的战略行动。1948年5月,豫皖苏军区升格为二级军区,张任副司令员,主持日常工作。他率领部队主力出击,清剿各地地主武装,扩大解放区,配合华东野战军发起的豫东战役、兖济战役和济南战役,领导部队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和练兵运动。淮海战役发起后,豫皖苏军区主力部队编入参战序列。他组织全区各级武装投入战斗,参加阻击黄维兵团、堵截杜聿明集团及解放全区各城镇的战斗,期间共歼敌18万人,解放了豫皖苏全境。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五兵团第十八军军长,投入解放全中国的伟大斗争。自3月至12月,张率十八军历经豫、皖、浙、赣、湘、黔、滇、川八个省份,指挥战斗74次,歼灭国民党军1。7万余。

  成都战役胜利后,十八军进驻川南地区,张兼任川南行政公署主任。1950年1月,中共中央批准组成以张国华为书记的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同时张兼任支援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执行解放西藏的历史任务。10月,取得昌都战役的胜利。1951年5月23日,张国华和张经武以中央人民政府全权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的签字。经过艰苦奋战,10月26日,张率领部队进入拉萨,受到两万多僧俗官员及各界群众的欢迎,从此祖国大陆得到全部解放。1952年2月,西藏军区成立,张国华任司令员、党委第一书记。同时,他提出把长期建设西藏作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方针,率十八军用四年半的时间,修筑了2000多公里康藏公路。

  1955年9月,张国华被授予中将军衔,获得中央军委颁发的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6年4月,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第二副主任,9月,出席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在西藏“改革的开始还需在一个较长时间之后”。1959年3月始,经过三年奋战,指挥部队平叛了全区性的武装叛乱,各地实行了民主改革。同时,亲临自卫反击外国侵略军的前线,指挥部队歼灭入侵敌人7000余人。1967年5月,调任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革委会主任,兼任西藏军区司令员。

  1972年2月20日,张国华在主持解决四川大学问题的会议时,猝然病发,倒在会场,终结了他战斗的一生。(商丘党史研究室张艳梅)

主办单位:中共商丘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联系电话:0370-3288512 电子邮箱:sqswdsbyk@163.com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