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殷商之源在商丘 | 关于“殷商之源”文化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24-12-11 来源: 本站

1-1.jpg

  河南是殷商文化的重要诞生地和活跃区,商丘、郑州、安阳、偃师均为殷商文化重镇。殷商之源在商丘,一城阅尽五千年。商丘是殷商文化之源,最早中国发源地,在殷商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深化落实推进殷商之源文化建设工作意义重大。

  一、殷商之源文化的再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兴盛于安阳”。殷商之源文化主要是指成汤或者成汤以前的先祖在商丘的痕迹,《尚书》载,“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故,文字在商族已经出现,册典传承之源头在殷商先人。从商王朝世系来看,商的历史又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从契封于商到成汤灭夏之前,称为先商时期;从成汤灭夏到盘庚迁殷,称为早商时期;从盘庚迁殷以后到周武王灭商,称为晚商时期。在这个历史发展脉络当中,先商时期与商丘息息相关,契是商人之祖,他生活的时代与舜、大禹相当,曾辅佐大禹治水,被封于商地,教化子民。《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印证着商部族与玄鸟图腾崇拜有重要联系,商丘也是商族的发源地(玄鸟生商)。

  殷商之源文化背后的精神价值亦有传承脉络,从诚信、仁德到忠孝义节,从敬畏自然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治国理政到中国梦,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传统得到传承与创新,弘扬商丘优秀传统文化,叫响“殷商之源在商丘”城市文化品牌。此外,商丘先商文化遗物器物的发现对于商文化的研究有很多启发,虞城马庄,永城龙山文化、柘城九牛祭坑,天津博物馆的爵等,它们见证着商丘先商文化或者殷商之源的历史,顺此脉络,我们可以继续完善殷商之源的器物文化体系。

  殷商之源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根文化地位。纵观商族的发展过程,在中华文明走向成熟的夏商周三代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先商时期,它在夏朝统治下发展着自己独有的先商文化;商朝时期创造的青铜文明和甲骨文字,在我国上古文明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古宋国时期,在周代统治下,殷商文化得以延续。西汉,继承了夏商周传统,并在春秋战国基础上得以升华。处于商丘一带的梁国更是西汉的瑰宝,辞赋、建筑、经学等领域铸就了汉梁文化的辉煌。唐时睢阳之江淮屏障、北宋应天府之繁华、南宋龙兴之地,等等,绘就了商丘历史古往今来的蓝图。

1-2.jpg

  二、找到商丘殷商之源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坐标

  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奔腾不息。商宋二字一脉相承,浓缩了五千年不断代的华夏文明史。

  上古、夏商时期,商丘诞生了燧皇、帝喾、阏伯、王亥、商汤等先贤圣人;仓颉、朱襄氏、伊尹,悠久的典故世代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思想绽放。当时,宋国是公认的文化中心,宋国及其周边接连出现了老子、孔子、墨子、文子、庄子、惠子等先贤圣人,他们创建了道家、儒家、墨家、名家等学派,编纂和著述了《书经》《礼经》《乐经》《春秋》《论语》《道德经》《南华经》《墨经》等,先贤文化思想及典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

  商丘有上万年的文化史,5000年不断代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150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重要的古都城,帝喾高辛之都,夏朝少康中兴之都,商朝开国之都,周朝宋国之都,汉朝梁国之都,南宋开国之都。商丘古都文明史,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兴衰成败,被誉为“中国古城池建城史天然博物馆”,是“商祖、商人、商业、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寻商探宋”宋国故城考古发掘成果及永城王庄遗址的重大发现,让历史文献记载中的商丘逐渐被考古考证揭开神秘面纱,为商丘地区寻找殷商之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对探索商丘地区早商和先商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现存的明清归德府古城是历史上数座古都、古城的集合体,商丘古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堪称中国文化瑰宝,在国内古都序列中有专属文化坐标,与其他古都城共同构成中华文化新地标。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旨在说明先商在商丘,早商在郑州,晚商在安阳。打造殷商文化中华文化新地标,旨在贯彻习总书记精神在河南定性梳理安阳、商丘、郑州、洛阳,形成文化系统,构建殷商学。与此同时要形成系统和逻辑,汇聚省级学术机构、智库力量,系统化、丰满化,序列化,在全省形成统一口径,省内思想统一,助力殷商文化打造成国际品牌。

  三、“殷商之源在商丘”城市文化品牌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1-3.jpg

  加强省内安阳、商丘、郑州、洛阳及省外有殷商文化遗存的地区间的合作,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叫响“殷商之源在商丘”城市文化品牌,助力商丘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为融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架梁立柱。建议如下:

  (一)加强学术研讨联动。联合郑州、安阳、洛阳三地,召开研讨会,从学术上营造先商在商丘氛围。增强区域联动,放大中华文化新地标的集群效应。通过文化研究、学术论坛、活动节庆、研学旅行、串联游线、文创开发、项目共谋等多种方式,弘扬殷商文化,发展殷商学,凝聚各地力量,为河南中华文化新地标打造寻找新方向。

  (二)构建殷商之源文化图谱。梳理商丘殷商之源文化遗存。物质遗存包括地上地下,以及非物质遗存。商丘各地殷商之源文化考古遗存,殷商溯源景区景点,殷商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构成了商丘殷商之源文化的基本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文献典籍史册,构建殷商之源文化图谱,条件成熟时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并与考古研学旅行、智慧考古沉浸式体验、考古文创衍生业态相结合。

  (三)殷商之源文化融入5A景区创建。目前,永城有芒砀山国家5A级旅游区,商丘暂无5A景区,我们要思考文旅融合背景下,殷商之源文化传承弘扬、内涵价值构建在5A景区里的具体呈现,其文明要义结合数字化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彰显殷商之源文化与商丘5A景区之间的链接,提升沉浸式体验。

  (四)完善提升建设殷商之源主题公园。贯彻落实殷商之源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在商祖祠基础上,打造殷商之源文化主题公园,使殷商之源文化形象化、可视化、具像化。通过系列人物塑造,阏伯-王亥-成汤,集体呈现,共同构成殷商之源标志性群像,殷商之源文化在商丘承上启下,促进圣人文化圈形成。春秋战国文化中心(宋、鲁、楚),古城儒道、应天文化、形成文脉传承体系。

  (五)打造系列主题游线。站在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高度思考,文化联系,旅游嫁接。梳理清楚文化传承、根脉,与时俱进,打造具有情绪价值的文旅产品。比如,将帝喾与周口太昊陵、柘城朱襄氏、商祖契联合打造中华民族寻根祭祖之旅。与黄河文化、运河文化融合,开发黄河研学游、老庄休闲游系列产品。汉、唐、宋时期,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高峰,以开封、杭州、商丘为主要目的地打造宋文化国际线路研学游。

1-4.jpg

  (六)开发博物馆文创。博物馆文创满足了年轻游客对传统文化与潮玩创意结合的需求,让文物“活”起来,拉近文物与公众的距离,增强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安阳、洛阳、郑州围绕殷商文化的博物馆文创产品丰富多样,与数字科技结合,制作沉浸式体验剧目、数字化影视轻演艺等,值得借鉴。

  (七)发展旅游新质生产力。大数据、区块链成为新质生产力赋能文旅的支撑,用好旅游业大数据中心和“一部手机游”平台,以旅游视角展示旅游线路,提供对旅游者的精准服务。如,AI伴游服务、智能导览、顾问服务等。不断用新技术迭代升级,为消费提供动态精准服务的新功能。

  (八)创新投融资模式。发挥多元金融力量,以政府投融资平台为主导,围绕文旅融合项目进行整体谋划,推动现有相关文旅项目提质升级。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形成政府资金引导,带动各类社会资本特别是优质文化旅游企业、投资公司和建设运营、金融保险、策划服务等多方资源主体共同参与的项目投融资模式。

  (九)加大宣传推广。加大殷商之源文化宣传力度,用好移动端传播手段,创作大众喜爱的内容,以精美图文海报、优美文案、短视频、影视动漫、H5、互动小程序等方式科普、宣传推广殷商之源文化。创编文旅短剧,古今融合,推动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链接。

  (十)强化政策保障。殷商之源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需持续推动政策、人、财、物方面的支持,争取国家、省级层面关于文化产业方向政策支持。出台市级支持政策,利用政府、社会、资本市场力量,共同推动殷商之源文化建设。

  (本文系河南省殷商之源文化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调研报告;作者系商丘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殷商文化调研组,调研组成员:陈月梅 赵继彬 熊加豹 谷利君 张文哲)


主办单位:中共商丘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联系电话:0370-3288512 电子邮箱:sqswdsbyk@163.com

微信公众号

手机版